021-59963601

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

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

更新时间:2017-06-15点击次数:3951

实验原理 
染色体是在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系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结构。因此,必须获得染色体标本才能进行检查分析,通常情况下,都是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。正常情况下,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不再分裂,但植物血凝素(PHA)可刺激血中的淋巴细胞转化成淋巴母细胞,使其恢复增殖能力。因此,可采取少量外周静脉血,做短期培养,培养至72小时细胞进入增殖旺盛期,此时加入秋水仙素抑制细胞分裂,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以获得足够量的分裂期细胞,经低渗、固定、制片、染色后镜下观察进行核型分析。上述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消化、Giemsa染色后,可在染色体纵轴上显示出着色深、浅相间的横纹——带,表明每条染色体的特征。 

实验用品 
1.采血器材、酒精灯、培养瓶、超净工作台、恒温培养箱、恒温水浴箱、离心机、刻度离心管、乳头吸管、试管架、量筒、试剂瓶、载玻片、吹风机、托盘天平、显微镜、镜油、二甲苯、擦镜纸、镊子、烧杯、记号笔、玻片架、火柴、10ml注射器。 
2.RPMI 1640液体培养基、小牛血清、肝素(500 U/ml)、植物血凝素(PHA)、秋水仙素(10mg/ml)、KCl低渗液(0.075mol/L)、甲醇、冰乙酸、Giemsa原液、磷酸缓冲液(PH6.8)。 
3.2.5%胰酶溶液(hanks液配制)、0.4%酚红、Giemsa染色液、1N盐酸、1N氢氧化钠。 

实验步骤 
一.外周血淋巴细胞系染色体标本制备与分析 
1. 采血及接种培养 
1.1 在酒精灯火焰上,用灭菌注射器(一次性注射器)抽取肝素0.2ml,使肝素湿润至管壁。 
1.2 常规消毒后,采集外周静脉血5ml,转动注射器使血液与肝素混匀。 
1.3 在超净工作台中,预先将RPMI 1640液体培养基(5ml,含植物血凝素60mg/ml、10%小牛血清)加入消毒好的小培养瓶中,再滴加25滴全血(6号针头),水平摇动混匀。 
1.4 置37℃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。培养过程中每天水平摇动培养物1~2次,使血液均匀悬浮,再继续培养。 
1.5 终止培养前2~4小时,加入秋水仙素,使终浓度达到0.2μg/ml。轻轻摇动培养瓶,使秋水仙素混匀。继续培养至72小时。 

2.制片 
2.1 收集细胞时,去掉瓶塞,用乳头吸管吸取培养液,充分混匀培养物,再将全部培养物吸入刻度离心管中。 
2.2 1000 rpm离心8分钟(注意先配平)。 
2.3 弃上清液,加入37℃预温的 0.075 mol/L KCl溶液8 ml,用吸管轻轻吹打细胞团混匀后,置37℃恒温水浴箱低渗处理25分钟。 
2.4 加入 1ml新配制的固定剂(甲醇:冰乙酸=3:1),用吸管小心吹打、混匀,1000rpm离心8分钟。 
2.5 弃上清液,加入8ml固定剂,吹打细胞团制成细胞悬液后,室温下固定20分钟。 
2.6 1000 rpm离心 8分钟。 
2.7 弃上清液,重复固定一次。 
2.8 弃上清液,根据细胞数量的多少适当加入数滴新配制的固定剂,吹打细胞制成悬液。 
2.9 吸取少量细胞悬液,滴2~3滴于冰水浸泡过的载玻片上,吹散,气干。 
2.10 将标本置Giemsa染液中,染色8分钟,水洗去浮色,气干。 
2.11 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标本分裂相的多少及分散细胞系情况。 

 

热线电话:021-59963601

扫描微信号

Copyright © 2025 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  备案号:沪ICP备11012944号-18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录    sitemap.xml